神农中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94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爱是智慧的自然展现

[复制链接]

78

主题

585

帖子

338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8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6 10:36: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爱是智慧的自然展现


  和谐从不和谐开始
  信念 精进 无执 放下
  觉悟的自由 无我的真爱
  感情与爱是生命的存在
  顺其自然莫分别


  和谐从不和谐开始

  学生:您搞智慧教育文化,搞生命科学,又有夫人和孩子在家里,您还要练功夫,还需要一个人来照顾您,那家人对您有意见吗?

  夫人和孩子现在没意见了,开始可能就有那么一点意见。当人的身心活动发生了质的改变,发生了自我超越的时候,哪还有什么意见呢?况且我不需要别人的照顾,多少年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如果有意见,就会产生矛盾,矛盾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不和谐。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一直都是得到了家里人的支持,不管是我的父母,还是我自己的家人,都是支持的。所以我感到非常地幸福,而没有什么不和谐的感觉。当然,如果自己不求发展,不求努力,那也是没有人支持你的。支持同样也是通过努力而得到的。

  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这样的。如果你想赢得和谐,就要学会努力,学会坚持,要树立起人生的目标和理想,也要有诚心、信心、耐心、恒心和决心,就是不能太热心!因为热得快,冷得也快。做人需要保持百折不挠的信念,这样就不会害怕矛盾与不和谐的现象出现了。要知道,和谐总是从不和谐开始的。当你真正地百分之百地进入的时候,一切都变得那样地宁静和自然。

  做人需要放得下所谓的情感和爱,如果真正地放下了一切,包括世人盲目追求的利益观念,那还有什么问题能被鼓动起来呢?不会有的,没有。我这个人什么都能放下,没有什么放不下的东西。如果你想用什么来约束我,由于我没有平常人的那些奢求、贪欲,哪还有什么办法来约束呢?你又能约束什么?只要人具备奉献精神就行了嘛!我现在不也是过得挺好?

  其实人的生活就是这样,没有平常人的那些所谓追求,没有平常人的那些攀比欲望,没有平常人的那些自我利益,没有平常人的那些习气和习惯,没有平常人的那些偏执与分别,像这样的生活方式、生活内容及生活过程,自然会呈现出觉悟智慧的和谐欢畅,自然会展现出自觉自由的觉悟智慧境界。但条件就是你必须要行在当下放下,要践证这样的智慧功夫才行。

  只有这样,人才有可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知道吗?只有这样脚踏实地去实践才行啊!也就是说,需要从智慧教育文化的理论学习开始,逐步建立起正信、正念、正行,以后才有希望践证到正见、正觉、正智慧。这些都是对修身养性的人所提出的要求,要求你们必须得有见证“道”的那种智慧能力才行。这也是每一个平常人完善自我、和谐人生所要践行的方向。

  如果一个人,能够随时随地处于真正的喜悦之中,而且是满心的那种喜悦——每一个细胞都是喜悦的,那么你到任何地方去都是会自然而然地影响别人的,那样的一种智慧和谐的生命存在,给人的就是一种和谐的爱啊!大家想想,满心的喜悦,能不影响人吗?每一个细胞都是喜悦,能不给人带来快乐吗?要知道真爱是可以感染人的。和这样的人在一块儿,他脑子里边不呈现和谐,还能显现个什么东西?如果能够显现出“有”的境界,那就是人脑中自然映现的爱!在这样的智慧境界中,是肯定不会显现出假丑恶来的,因为假的、丑的、恶的东西是会自动消失的。

(待续)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585

帖子

338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81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9-6 10:37:44 | 只看该作者

  信念 精进 无执 放下

  当一切都符合大道的内容,成为自自然然、自然而然的时候,那么你还有什么是需要放下的呢?啥也不需要放下了,啥也不是放下。那个时候一切事物的运化发展关系就都是自然呈现的了。放下的本身就不是放下,提起的本身就不是提起了。讲这些所谓的放下、提起等概念,都只是为了说明或讲理的方便而已。只是为了方便讲解,方便大家理解,方便大家践行才那样说的,那叫方便法。例如说“提起便是德,放下即是道”,那也是为了方便才这样说的,一切都是自然的。

  站在智慧整体观和智慧辩证法的高度来看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各种关系,你又有什么样的能力去进行分别呢?例如说“天要下雨了”,你能够分别这个雨点是下到我的身上大一点呢,还是下到你的身上大一点?你能分别吗?即使你分别了,又起什么作用?天要下雨是很自然的事,只要人有了分别的念头,那么自然而然的内容与过程就消失了。如果你要去分别,那么分别以后的一切内容和一切过程,包括其演化出来的结果,就会自然成为偏执与妄想繁衍的内容了,这样一来爱就消失了。

  人要首先自己学会不分别,不去分别任何事物的时候,就会恢复其自然的本性;只有内求,才能达到真爱。别人分别,那是别人的事,与己之内求无关。过去有一句俗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一句话非常平常,平常就在于符合平常世人之性,所以包含着很平常的一个道理。这是过去贫穷落后社会中的一句俗话。为什么?在过去的那个社会环境中,由于当时的旧中国贫穷落后,生产力低下,如果一个家庭中的男人死了,女人带着小孩,没有任何的经济来源,没办法过生活,所以就必须嫁人,得养活小孩和自己。所以说,娘要嫁人就跟天要下雨是一样的,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一件事。从这件事中我们也同样地看到母亲的无私之爱。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同样也是如此,我们不要对此类现象进行分别。

  你自己脑子里面的观念放下了吗?你在那屁颠屁颠地说:“我爱他,他不爱我。”那么你就在无知无明的品性中,堕入到执著、分别、妄想的愚昧境界里轮回。告诉你,当一个人真正学会爱人了,别人也就爱你了。假如你能无所求地去爱人,那么别人也同样会爱你;如果你有条件、有所求,人家也同样会有条件、有所求的。如果人家有条件、有所求,你不要在意;如果你愿意接受,那么你就去爱他。

  真爱是无条件的,而且还要能够坚持下去,那么对方也会忘我地来爱你的。如果你想:“我愿意施舍,我愿意布施,我愿意奉献……”告诉你,不要提任何的条件,这样智慧的和谐就自然产生了,爱就成为了真爱!但社会中的大多数人的爱,总是在条件的簇拥、怂恿下进行的。这样人的爱便被假我主使,在许多条件的前提下达成了这桩交易。所以其后体现出来的结果是:纷争不断,是非难判,取舍不分,得失难量,好恶不清,真假难辨。这样人的贪欲、偏执、妄想就会随自我的感官功能要求驰骋田猎而令人心发狂,随后矜高自满、疑惑痛苦便自然现前。因此就容易产生类似的想法:“我付出了这么多,我得到了什么?”难道人的付出就是为了得到吗?

  当然每个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不一样的,我今年的觉悟智慧境界自然要比去年高些,只要继续努力,那么明年的境界比今年还要高一些。这是很正常的,所以我去年说的话就不能用来印证今年的见地,人是在进步的。爱亦如此!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停留在某一个状态就不发展了。人处在社会生活中,就需要有不断净化自我和陶冶性情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索求的过程。

  人生应该潇洒。你若做不到潇洒,哪来的和谐人生?比如有人问觉悟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其实就是潇洒人生,洒脱的生活。洒脱就是提得起,放得下。要提起来的时候提起,提起来也是为了放下,放下不还是一种提起吗?这句话怎么理解?这句话见证了就好理解,不践证就不好理解了。

  比如有人会想:“总而言之,我对你好,我为这个家付出了那么多,你得给我一点回报。”人啊,不要去分别事物,别去找那些个条件,那么矛盾就消失了,一切也就都宁静了,爱就自然呈现,和谐就自然地诞生了。

  生活是你自己选择的。譬如你说:“他求我了,他找我了。”你不受他的纠缠,来则应对不就完了吗?你不执著于应对的时候,那过去不就过去了,不就成了身后事了吗?你还扯啥呀扯?“我付出多了……”想过没有,你又能付出多少?难道别人就没有付出吗?如果夫妻之间的关系是像这样应对,那么对待其他亲人、同事或朋友,难道不也是这样吗?总而言之,人有了私心,其体现出来的身心活动就都是相似的了。

  比如杨先生到我们这儿来了,听到我讲的这些东西很高兴,那么这就是我们的给予。我们没想到过从杨先生身上拔一根毛出来,这就是爱。说“杨先生,你到我们这儿来了,能否给我们几根汗毛……”如果那样,哪还有爱可言?那是交换。说我这份爱换“三根汗毛”,那不就变成交换的条件了吗?呵呵!

  学生:对。

  那你以前的爱换了多少?

  学生:我没有换,我也没有想到要换。

  你换的是你内在的自己找的那种平衡。只有给予的时候,一切就成为平静,一切都成为自然。如果家人指责你回家少,那指责你不也就是指责一下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指责怕什么呢?就让她说吧,她把事情做完了,说一下话难道不行吗?是不是?这点事还包容不下?可是我们很多人就是听不得这些话。譬如说“我在外边怎么怎么的辛苦……”当然我也说过这些类似的话,但是要知道,我那个是以世俗之法应对世俗之人,只是应对一下而已,不要在自己的心里产生过节。提起的那些内容都是要放下的,同样的,你现在想的也都是要放下的,现在做的也是要放下的。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585

帖子

338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81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9-6 10:39:51 | 只看该作者

  觉悟的自由 无我的真爱

  上一堂课,我们讲的就是这个课题。有人说,这有什么好讲的?其实修养意识就是要修心,就是要学会善护念,就是要学会放下。讲起来特别地容易,其实做起来却很难。觉悟只在当下!觉悟了的人生就洒脱了,就自由了!那个自由,不是不要法律约束你的那种所谓的自由,如果大家把那种当作自由,我明确地告诉你,那是无政府主义,那是狭隘的自我利益观,是一种精神不正常的状态。

  当一个人感觉到不自在、不舒服的时候,那个是不自由的人所感受到的枷锁;而一个获得完全自由的人,首先是一个觉悟者。觉悟了的人就没有了执著、分别和妄想,也就没有了任何的障碍,像这样的人能够平等地看待一切事物。那个平等地看待一切事物的心,就是真心自性;体现出来的爱,就是无我的爱。那时人所呈现的生命才是自由的状态,才会感受到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自由就是身心内外没有任何障碍的那种境界,那才是真正的海阔天空啊!

  学生:这个感情和生命两者的关系,就像我们现在的体会,感情就是生命的一部分。尤其是爱情,就是生命的一部分。如果丢掉了爱情那一部分,人生就缺了东西,就不完整了,生命就不健康了。我听了以后的体会是,把爱情从感情里面分离出来,变成支撑生命的东西,而不是生命的一部分。是这样的吗?

  不是这样的,你在这儿分裂人格哪。本来不是精神病,通过你这样一分裂,那就变成精神分裂了。好在我们还可以讲一讲关于精神分裂的问题。人的情感,人的这种爱,就是生命的存在。你只有达到这个高度的时候,你才能认识生命存在的根本意义。

  如果人不能达到这个高度,精神世界就是分裂的,这样一来就产生了痛苦。你总是会想“这是我的,那也是我的”,对一切都想占有。想占有什么?想占有一份狭隘的利益?还是想占有一份自由自主的爱啊?!当你想把它调换出来成为自己的精神支撑,你支撑个什么啊?你还想象把它调换过来,那不就是玩了一个把戏,做了一回游戏吗?

  我们小的时候,玩“官兵捉强盗”,你玩过吧?现在40岁以上的人在小的时候基本都玩过,像他们20岁左右的年轻人,小时候可能就没有了这样的游戏。小时候玩过没有?不仅小孩们玩,而且我们现实中大人们都会玩,年年玩,月月玩,天天玩。

  小孩子怎么玩游戏?他躲在那儿,“官兵”问:“躲好了没有?”他躲在那个“官兵”看不见的地方,就回答:“躲好了。”人长大了以后,成年之后怎么玩?说:“躲好了没有?”不出声,在自己的心里躲着想,想什么?想那些障碍自己的事,而且还不能说,不愿意说,说出来怕别人知道了,对不对?我们这些俗世之人不就是干这些事?虽然这些人都已经是成年人,但还是重复玩着孩子小时候玩过的游戏,而自己还浑然不觉。总是觉得人家不知道,其实人家都知道。谁不知道?你心底的那一点名堂谁不知道?在那耍把戏,假戏真做!

  不要想什么是“支撑”!你说:“这个不行,那我换一个支撑行不行?”告诉你,有支撑就有依赖,有依赖就想占有。当你没法占有、失去依赖的时候,你能不痛苦吗?感情是一种自然的存在,与一切自然发生的事物是一样的,不要特意去分别它,不要有个此高彼低、此重彼轻的观念,就是自然地去应对即可。当你不求回报地付出感情的时候,你的生命是完整的,它没有被谋求某种回应的欲望所占有,那么无论是得到也好,没得到也好,都不会产生烦恼和痛苦,你的生命展现的就是一个——真爱的自由。

  而我刚才说过,真正快乐的生命是可以感染人的,别人被你的愉悦所融和,那么和谐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这种和谐,不是你谋求或是交易所能获得的。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全然的付出,那么同样的会获得完全的回报。明白了没有?

  学生:我们现在都做不到,到底是老师,懂得感情。我说了半天,感情意味着生命啊!那还有好多单身、独身主义者,他们一辈子就不需要这份感情吗?他们生命里没有爱情,照样生活得好好的。我认为,爱情这个东西应该分离出去,那才安全。但是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不存在就解决不了问题,解决不了问题就痛苦,痛苦就自己生病。人必须得从这个环境里边走出来,要不就得当和尚去,但很多人走不出来。我就是想应该把这些观念整理清楚。

  对于你刚才所讲的这些所谓的道理,是不需要整理清楚的,而是要行在当下放下,放下你这些观念。你现在所讲的内容,全部都是人自我中的感官心意,就是需要你现在放下的。

  学生:放下就是啥都没有?

  放下不是啥都没有。而是放下你的观念!因为你已经处在那种偏执的感官心意中了,处在自以为是的情感利益之中了,处在这种情感利益的概念之中了。就是说,你已经住在自己策划的情感观念的框框里了。你一放下,啥都有了,客观存在就会自然地呈现出来——天地之间无奇不有。你如果不放下这些所谓的观念、观点和概念,那么你的天地就变得非常地狭隘,人就自然地变得渺小了,狭隘渺小到那个具体的观念、观点或者是概念上了。这与人的真情实意就已经没有任何的关系了,那么爱就变成了人的某种观念,就只剩下了爱的这种概念的框框存在了,所以爱就等换成人的观点了。

  那么大家想想看,人的观点、观念和概念是爱吗?这时人们能够看到的也就仅仅只是你那一块,那一块外求的东西占有了你的心,也就占有了你的身。如果于任何的时候都能够放下已经提起的那一块,也就是必须把它当下放下来,放下才是人的新生。

  学生:我试着放下。

  放下可不是要你去放弃啊!不是什么都给别人,可不能出现这样的想法。刘老师说的放下,可不是放弃生活、放弃情感、放弃爱……而是要你放下占有的观念,也就是你不要被自己的那个偏执的观念所障碍。

  学生:我和我妻子关系挺好的,真是挺好的。

  她是个挺有悟性的人,她总是在考虑问题,但是考虑的都是多余的问题。

  学生:哦,是多余的问题,是这样的。

  我原来也考虑,现在不考虑了。你考虑干什么?你考虑能考虑出一个究竟?你探索出来什么没有?

  学生:生命科学里边包括感情。我个人认为,感情是最高级的科学。

  每个人的观念不一样,不管你怎么去认识,都没有问题。但是只要你认识的这个问题不障碍你的生命活动,它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可是,如果你所认识的东西,成为障碍你生命活动的一块石头,那就不是自然而然的了。你找对象,成立个家庭有什么不对?我觉得挺好,只要这个不是障碍你生命活动的内容,那就没有问题。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585

帖子

338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81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9-6 10:41:06 | 只看该作者

  感情与爱是生命的存在

  怎样才是智慧生命科学中的情感观呢?告诉你,不管是人与人之间现实的情感关系,还是高级科学知识中对情感的认识,都以彼此之间是否达到自然而然的和谐为标准,无论是情人之间、夫妻之间、兄弟之间,还是姐妹之间、同事之间和朋友之间等,都是一样的行为活动准则。站在智慧教育文化的高度来看人生,那就是要求自己清净无为,在处事应物的过程中展现出自然无为的思想言行。

  难道说人要做修身养性的功夫就必须离婚吗?都要独身吗?不能从这个极端走到那个极端,二者都不要。自然呈现!你今天是这样自然呈现的,这就挺好,这就是对的;如果你像那样自然呈现,也是对的。要不两岁的宝宝怎么办呢?呵呵。和谐是从我们的每一分、每一秒中诞生的,和谐不是有意识地栽培,而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

  修养身心并不是让你放弃家庭、放弃什么物质与情感的,反而是让你成就和谐,成就自己身心的和谐、家庭的和谐、社会关系的和谐、自然环境的和谐,是让你放弃小的自我私利,而获得圆满觉悟智慧的人生效益。家庭是社会的自然存在,你破坏它,你就破坏了和谐,这就违背了修身养性的真义。道是在平常生活中的,你能使生活的每一点滴内容都做到和谐,那就是合道顺德的生活啊!不要一谈修身养性就走放弃家庭的极端,那就是幻想的形式主义,是从根本上没有认识到智慧教育文化修养观的内涵的缘故。我们说的这个观点,你同意吗?

  学生:同意,举双手赞成。

  学生:痛苦!

  有多痛苦啊?自然面对就行了,大道法自然。人生活在社会和自然当中,自然而然地去面对人,喜欢就是喜欢,爱就是爱。你不要又这样、又那样地想,这是你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我喜欢你,很正常,很自然,那是一种因缘。佛说,对万物皆有情,对众生皆有情啊!

  道衍生演化了宇宙自然的万有存在,从道这个层面来看一切存在不就是“人人与我同体,万物与我同根”吗?这个话大了一点,不好理解,真的是不好理解。以前我想这个问题,想了好长时间。“人人与我同体”,怎么叫同体啊?“万物与我同根”,怎么叫同根啊?其实当人通过自己的修炼实证,见证到了人的实相智慧——根本真理时,就会知道这一切的渊源是一样的了。因为人只有通过“致虚极,守静笃”,才能做到观“万物并作”的大象,才能明了“各归其根”的真正涵义。要想了解这句话中包含的道之理,那就看看我释讲《道德经》的内容,答案就在其中。

  学生:老师,“不喜欢”不就存在问题了吗?

  人如果有了不喜欢的概念,那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你在起分别,就有喜欢和不喜欢。我看着你生欢喜心,我看着杨先生就生欢喜心。我生欢喜心是因为有情嘛!这个没有什么探讨的。你说:“那个人,我不喜欢他。”这是分别心使然。生欢喜心是自然的,不是你分别了喜欢与不喜欢以后得出的结论。你不喜欢,那就是在起分别心。

  你不用调整,看见他就行了,他不就是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吗?其实没有喜欢和不喜欢的。人与人也好,人与事也好,都是个因缘的道理在里边。就是说,因为你这个生命活动和我这个生命活动结合在一块儿的时候,非常地舒服、和谐,所以才会产生喜欢的感觉和概念,表达出来的说法就是“喜欢”。

  人们常常会有很多的想法不能够实现,为什么?实质上,因为自己所想的内容与现实存在的内容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不同的事物就会有不同事物的属性。只有当两个事物呈现出和合的状态,才是一个自然的存在,其心愿才能达成。要知道,你不能把老远的两块石头,通过一个想法而放到一起去,只有把它们挪动搬到一起去。如果没有搬动它,你就凭想法往一块儿挪,那肯定是不对的,那仅仅是人为的想法而已。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585

帖子

338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81
5#
 楼主| 发表于 2015-9-6 10:42:28 | 只看该作者

  顺其自然莫分别

  在大自然中,有的事物总是会运动到一块儿的,有的事物则是不能的。佛家对此则说是因缘,我们认为确实如此,是因缘所致。但这个因缘不包含神化、玄化的色彩,它是事物自然存在、自然运动变化发展的结果。也就是告诉你,不要去分别,也不要去强求,一切顺其自然。看着这个人不舒服吗?没什么不舒服的,你不要心生舒服和不舒服,不要产生分别的心念,喜悦、高高兴兴地面对自己的人生不就完了吗?这个喜悦不是你因谁而引起的,而是源于你内在的宁静而升起的喜悦。世上的人们通常搞错了,总认为是因人、因事或因物而引起的,那就是外求。

  学生:对。

  学生:喜悦从内在升起。

  对!我看着他高兴,我看着她高兴,我看着你们高兴,是因为我自己内在是喜悦的,它是一种喜悦的状态。当两个独立的个体因喜悦而成为一个整体的时候,那就是一份喜悦嘛。有的人遇到自己喜欢的事物就产生了喜悦,但是遇到不喜欢的事物,为什么不能产生喜悦了呢?就是你这个身心里边没有喜悦,你这个脑子里边的观念也没有喜悦的兴奋点。当两个信息的内容碰到一块儿,也就产生了没有喜悦的观点,其结果就是“我不喜欢他”。那是你自己内在欠缺啊!你不充实,你欠缺了,是你内在的那个主人翁——真心自性没有呈现出来的缘故。

  学生:等人的觉悟智慧圆满了以后,爱情也没有区别,等到找对象的时候,随便找一个谁,都喜欢他。

  这不可能的。如果有100个人排着队等你,说你这个人非常英俊、潇洒,非常俊俏、美,给人以享受,给人以欢乐,但是你这一辈子就是这一个缘分,你不能是100个缘分吧?有缘,人是因缘分而聚。打比方说,按照你这样的说法,如果以前我有两个亿的资产,那我找老婆可以找500个,找1000个?有钱就有人吗?不是这样的。

  任何人的一天,只有24个小时,减去睡觉、吃饭、工作和社交以外,还会剩下多少时间呢?时间是有限的,世俗人们的胸怀是有限的,人生观中的是非得失价值观等,也是有局限的。虽然我有钱,但是还有个我喜欢和不喜欢的这个缘在里边,观念在里边。当然这些都是指平常的人,我现在讲的内容就是指平常人的。现实生活中的人是不可能选择很多的,不可能有太多的选择。再说了,你也没有精力、没有时间去进行选择,就是让你选择那也选择不过来。

  践证到圆满觉悟智慧的人,由于没有了贪欲,所以不会受环境之中“贪嗔痴慢疑”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并且其思想言行都会自觉自然地符合生命活动的运化法则,所以根本就不会停留在分别、执著和妄想心的境界中。你们现在因为没有践证到觉悟智慧境界,所以才会出这样不着边际的“随便”的幻想。

  对于选择的问题,应该可以像这样去理解,因为你还有很多喜欢的东西,可是你喜欢了以后,自己的脑子里边就装不下别的了,因为喜欢占有了你的心灵,知道吗?这就是你被自己固有的喜欢和不喜欢的观念占有了的缘故。

  爱情是一种爱,姐妹之情也是一种爱,从本质上而言都是给予,这样你才会有真情。然而爱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表达的?比如有的人是用和谐的方式去表达的,有的是用矛盾的方式去表达的。刚才我不是讲了那么多的例子吗?你不能说我对杜老师的爱,也用来对杨先生;用对杨先生的爱去对杜老师,这样行不行?不行,因为他们两个人是不一样的两个具体事物。那么两个不同的具体事物之间的属性特征是有差异的,那么人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自己的应对方式。大家听明白了没有?刚接触我们的智慧教育文化,可能对这些问题很容易听糊涂!

  事物间会因不同的属性特征而产生个体差异,所以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开发智慧,用智慧来分别应对!人有了觉悟智慧,才能使自己不受分别心的支配。大家在以后践行的过程中,得把分别智给展现出来啊!这个东西讲出来很麻烦,需要实践见证才能明透啊。如果有智慧了,你的生活就不是今天这样的了;没有智慧,就是非常麻烦的人生,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大家提高自己的人生标准,追求觉悟智慧。

  我们必须要从生活中学。打个比方:有个老婆挺能干,而找的老公呢?不能干,结果她就开始瞧不起自己的老公。然后她自己出去找,但是她还找不着她自己想象中的人选。为什么?因为适合你这个个体观念的那种人太少了。你的胸怀越是狭隘,那么你的路也就越窄。当你喜欢和瞧得起人家的时候,人家瞧不起你呀!世俗人的情感都是这样的。你说:“我有本事,我能挣钱,我找个人还不是轻松的?”你试试看看?真有那个本事?其实,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不是这样的,到时候你心里边又会有别的牵挂。人啊,都是小心眼在作怪,小心眼就是人的观念,那些自私的、狭隘的、偏执的观念和感官心意。

  我讲爱是无私的奉献,爱是无我的境界,爱是一种给予,是从本质上来说。你可以从这个现象,洒脱地把爱展现出来就行了。很多人是把爱据为己有的时候,他才有痛苦,认为这是我的,专用的。比如说你爱抽烟,现在就一支烟,有朋友来了,他也要抽,但是仅仅只剩下了一支,这样就产生了矛盾和痛苦。因为你爱抽烟,烟占有了自己嘛。朋友如果说:“这根烟,我也想抽,你给我吧。”这样就生成了矛盾。

  其实讲爱跟讲恨是一个道理,讲宽容跟讲爱也是一个道理,讲慈悲跟涵养道德还是一个道理。人生的爱,其实是没有多少道理可讲的。西方人讲博爱,东方人讲慈悲。能够做到慈悲,那就能够做到博爱;而当人做到博爱时,自然会呈现出慈悲的身心行为活动状态。当你不分别的时候,当你呈现身心整体和谐的时候,爱就是你生命活动的全部内容,爱就是你智慧的自然展现。

  (全文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49

帖子

730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730
6#
发表于 2015-9-6 11:55: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智慧养生|智慧教育文化|老子学堂|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神农中医  

GMT+8, 2024-4-25 22:15 , Processed in 0.060647 second(s), 13 queries , Eaccelerator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