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中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372|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谦卑与诚信

[复制链接]

78

主题

585

帖子

338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8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6 09:37: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谦卑与诚信

  何为谦、卑、诚、信
  谦卑与诚信的和谐统一
  人生的必修课
  心无分别 虚怀若谷
  谦诚的信念 生命的力量
  信为道缘心为母


  我们对谦卑的认识,对诚信的认识,是不同于一般学者的认识的,也不同于一般社会伦理道德上的概念。

  何为谦、卑、诚、信

  关于谦卑和诚信,我们是这样认识的:谦卑是一种和谐的生命存在形式,是人的身心活动符合生命运化规律的表现形态;诚信是生命力的一种存在形式。

  那么什么叫“谦”呢?谦是逊让的意思,是一种敬退隐藏的势态。谦这个字的读音“qiān”,告诉我们它是向人身体的中间走的。发这个音,气机是向中脉走的,向中丹田走的。走中丹田,可以从下往上走,也可以从上往下走,因人而异。谦是含藏着的,是往里边收着、敛着的。怎么敛?是通过卑表现的形态来收敛的。怎么理解“卑”?我们可以想到,过去做奴婢、佣人和伙计的,只要主人一招呼,他们很快就过来,然后躬着腰站着,毕恭毕敬地站着等候吩咐。他们这时的意识状态,不会以自我的主观想法为主导,而是随时都保持警觉意识的状态,身心活动随时都处在这样一个警惕性的境界中。这种处于低姿态的警觉状态,就是卑的内涵。

  我们是从修身养性的角度来谈谦卑的,是从如何符合生命运化规律的高度来解读谦卑的内涵的。当你的气机在中脉、往中间走时,怎么才能敛住呢?那就需要人保持一种状态才行。从形式上看,就好像侍从那样的状态,像他那样把意识收敛着,处在一种警觉的状态中,收敛的警觉的状态,这就是谦卑。人这个身体、这个腰部向后放松一点,胸部要这么往两边微阔一点点,就能够使气内敛于体内,濡养于身心了。

  大家看“谦”这个字的构组,从言从兼。我们说古时候这个“言”字,不只是说话或表达语言的意思,它可以代表一切思想和行为活动的内容。那么“兼”呢?就是包容,你喜欢的能兼容下,不喜欢的也能涵容下,有这样博大的胸怀,才是兼。汉语造字是很有学问的,更是古人智慧的展现,其涵义都在字形结构里了。

  所以看这个谦字,它就是人的思想和行为展现出包容礼让的境界。那要怎么样达成这样的境界呢?就是卑,卑涵退让,即在应对不同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时,表现出涵敛不显的姿态,能够“处众人之所恶”(《道德经》),有这样的低姿态,那么一切事物就都能在你心里兼容进来了。你处在这种境界中,胸怀能不博大吗?在应对自然与社会的各种关系时,能不体现出和谐吗?

  那么,我们再来认识一下诚信,从智慧生命科学的高度来理解诚信,我们认为诚信即是人生命力的体现。为什么说诚信是一种生命力的存在形式?诚,它也是一种内敛,它跟谦卑不一样,谦卑走中间,诚字音它走哪儿?它往下丹田走——“chénɡ”,它往下丹田走,这样可以使中、下二丹田连接起来。信,我们可以当相信讲,当信心讲,当信念讲,当真实讲。诚与信,放在一块儿,叫诚信。诚信与人的志气相关,是指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对事业目标的坚定意志。

  一个人要有志气,就必须得有旺盛的正气。如果一个人有坚定的发展方向,那么他就是一个有志气、有思想、有主见的人。为什么?因为当人处在谦卑诚信的状态下,心性是比较清净的,因此在处理繁杂多变的人际关系、在应对各种复杂的事物时,自然会体现出化解矛盾和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有谦卑诚信心行的人,五藏六府各种功能的运化状态是比较好的,因此五藏六府的气化状态也是比较和谐的;反过来说,当人能够把自己中、下二田的气机合化好,那就能够有利于自己呈现谦卑诚信的身心行为活动,至少是从生理活动层面为自己展现出谦卑诚信的思想言行提供了基础。所以说,诚信展示出的是一种生命存在的力量,也是生命力展现出来的一种外化了的表现形式。

  我们讲的谦卑与诚信,是从生命运化规律这个层面上来讲的,是在道体德用这个层面上来讲的。因此,当人有了谦卑诚信的表现时,其表现会自然符合无内无外、无大无小的属性特征。大到我们做人,在社会上做事;小到我们的一言一行,或者是某个念头,都会涉及到这样的问题。谦卑、谦卑心,诚信、诚信心,它展现在我们生命活动中的具体内容,就与以上所讲的内容有关。

  (待续)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585

帖子

338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81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9-6 09:39:54 | 只看该作者

  谦卑与诚信的和谐统一

  那么在家庭中,谦卑是一种和谐;诚信是一种给予和达成,达成某一个平衡,达成某一个意向,达成某一个目的等等,这两者是相互统一的整体。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具有了谦卑心态,那么在他的周围,就非常容易建立起一个和谐相处的环境,这种和谐的环境,使得我们自身的生命活动和周围人的生命活动达成了一个统一体,这样便能够在和谐的状态下促进事物的发展。

  比如和朋友同事在一起,总是展示出来谦卑的心态,大家就会说:“这个人待人非常地诚恳和谦虚,非常地恭敬。”就是说这个人有非常好的谦卑心态。当我们尊重大家的时候,以谦卑心待人的时候,在自然而然地表达思想言行的过程中,在自然无为的生活中,在自觉自由的应对中,自然会赢得人们对自己的尊重。“敬人者人恒敬之”,这就是我们在社会这个层面上对谦卑心态的认识。

  一个人能达成什么样的效益?生命力怎样通过精气神展示在社会领域?应该说是依靠诚信来表达的。人与人的交往,事业上的往来,都需要有一个诚信在里边。以坦诚、以诚实面对任何一个事物,面对任何一种社会人际关系,只要是以诚待人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信力,这是生命能量在社会活动中的展示,它是这样一个内容。诚与信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当人们从你身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不怀疑、不否定的信息时,就会产生非常信任你的思想活动和行为活动,这就是一种力量,这是诚的力量;当这种信息传递的时候,就有信誉度产生了,大家会认为“这个人不错,没问题,把事交给他办能放心”,这是一种信的力量——信誉的力量涵盖了决心、诚心、信心、恒心、耐心的力量于其中。所以说,诚信有这么多力量的存在和表现形式。谦卑与诚信的本质内涵皆是源于人心性之根本的。

  那么我们如何做人?我们如何维系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如何与自然之事物达成和谐的共存状态?我们如果能做到诚信和谦卑,自身就建立了一个良好的混化条件,同时它本身也是一种生命力的展现。大家不可以把诚信和谦卑分割开,说那只是个名词而已,不是这样的!我们是站在智慧生命科学的基础上,站在智慧整体辩证的生命观的高度,来认识人、事、物间相互关系的本质内涵的。

  过去有这样一句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能够惊天地,泣鬼神,你看诚信的力量有多大。但是诚信的源头在哪儿?在谦卑那儿。它们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是一个整体。如果走到哪个地方,我们都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在那儿高傲得不得了,那么当两个人走在一块儿的时候,就不是相合的作用,自然会因各自自以为是的主观观念而形成相互排斥的关系。

  可是谦卑给我们的是一种什么?是一种相互吸引的作用,是产生和谐的机理。它既是产生和谐的原理、理论的一种机制,又是和谐诞生的条件本身与本质内涵,所以说它是无内无外的。现象就是本质嘛。我们如果在这样一个层面上去认识,就能知道在平时生活中怎么样去做人,怎么样去待物。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和自然事物发生关系,和家里的亲人发生关系,和社会上的朋友、同事等人群发生关系,同时还要和经济发生关系,在这四个方面展示出来谦卑与诚信,自然会体现出和谐人、事、物间关系的觉悟智慧。

  谦卑,还有一个层面,它能展示一个慈悲之心,慈悲的心态啊!慈悲为怀的心态,其实就是一种爱心,也就是人们向往的、需要获得和拥有的真爱。如果我们能够呈现这样的真爱,那我们就可以善待万物了。过去对谦怎么认识?如果有个人自满了,其“满”的结果就是“招损”——满招损;谦即是不满、不足的意思,所以谦下则受益——谦受益。如果和悲心连在一块儿呢,那就是谦卑为怀的心,它是一种虚寂的实相状态,是无我的爱心境界,它就自然而然地把人和自然及社会之间的分别消除了,形成了一个本然共有的和谐整体。

  如果看到一只狗,我们给它的是爱的情感,那么这只狗就会对你摇尾巴,表示友好;如果我们以谦卑的心态待物,我们不管去哪里观光旅游,都会自觉维护当地的环境,我们就会维系这个客观的自然环境。如果我们以慈悲、谦卑的身心状态与家人相处,就会给这个家庭带来一种和谐的温暖,就像阳光雨露一样;如果我们用这样的心态在社会上与人交往,就带来了诚信,带来了一种信力,你所到之处,人们都信任你。

  当你爱护别人的时候,是无我的,是忘我的境界,那么对方也会以无我、忘我的情怀来与你达成和谐的相互关系,否则和谐的环境是成立不了的,是发生不了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以诚待人,天地清和。所以说,谦卑的心态是生命的展示,是生命和谐的展示。谦卑的心态是符合生命运化规律的。无论你是在与自然交往的过程中,还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谦卑都能给你带来祥和安泰的环境。在生意场上是这样,在工作的环境中也是这样。当我们走进工作的环境里,总是以谦卑和谐的姿态展现,你就可以带来和谐,你就会赢得安泰;你就可以带来欢乐,你就会赢得愉悦。过去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把慈悲的心怀种下,就自然会赢得慈悲心呈现的智慧之爱!

  谦卑的结果就带来了诚信的力量。谦卑与诚信互为因果,互为因缘。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585

帖子

338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81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9-6 09:41:15 | 只看该作者

  人生的必修课

  不是说谦卑的心态、诚信的心态,仅仅是修身养性的人应具备的品质,不是的!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在自然环境与社会关系中生活的人,都应该建立和具有的品质。所以说,如何做到谦卑与诚信,是人人都必须学习的课程。一个人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才能符合自然赋予人的深层的这样一个特征,才能符合这样一个规律性;人才能呈现光明,才能产生这样一个光明正大的和谐。

  很多人说,这个东西讲得太高深了吧?不是。这是在人的生活过程中,在每一个应对的环节中,自然而然会出现的、会面对的、会达成的这样一个充满生命力量的境界。每当我们建立起慈悲、诚信的心态时,生命力就会在自然而然的生活之中、工作之中、人的成长之中得到体现,同时也得以收敛。为什么说是收敛呢?当你的谦卑心态被体现出来的时候,它是无内无外的。你展示在外边,也收敛在里边了,因为你消耗很少。如果你总是有谦卑的心态,不需要练什么发音或持咒的修炼法,你只要有一个谦卑的心,实际上这个生命的能量它就是自然地往中间走的、往身体里面走的。

  你只要展示出谦卑与诚信的境界,这诚信本身就是人生命力的一种展现。当你这个生命力和外在的事物形成了和谐的时候,那矛盾就消失了。如果没有矛盾,像这样成就和谐,那么你现在的这种身心活动状态,哪有里边,哪有外边啊?没有内外的分别了,外即是里,里即是外。所以,拥有这样的人际关系、这样的社会交往关系,就能够赋予人自身的自然信力,同时也能够培养人的社会信力。人的这种社会信力和自然信力,是都能够培养成长起来的。

  当我们在求学的时候,以谦卑的心态、恭敬的心态面对老师,老师会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把他所掌握的文化知识、人生经验中的精华都传授于你。如果你没有那个谦卑心态,那就是“满招损”,你得来的是什么结果?是损啊!损了什么?你损害了自己的利益和健康,破坏了自己的生命活动与环境共存的和谐。也就是说,当你自身的和谐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你就是自己和谐的破坏者。我们得上升到这个层面上去认识生命的运化规律才行。

  如何建立起谦卑与诚信的问题,是一个关于如何学做人的问题,是一个如何达成理想的智慧人生观的问题。只要有了谦卑与诚信的心态,就会自然地反映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那么什么是交往?我们认为开合是交往,聚散是交往,混化、混元是交往,混合还是交往。如果没有交往哪来的混合?哪来的混元?没有混元、没有混合,哪来的整体?

  谦卑是每一个人自己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最根本的、最高级的准则。因为我们讲的这个谦卑与诚信,它是人呈现出一种觉悟智慧的力量。我们是在无内无外这个层面上,在心性之虚寂实相这个智慧层面上,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达成和谐关系的这个层面上,去看待谦卑与诚信的,所以我们才会有这样一个认识。谦卑与诚信的这种和谐状态,是我们生命活动中呈现出来的智慧内容。谦卑与诚信用在这里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存在的载体,是一个和谐气机的载体,是自然质朴的生命活动的一种表达形式。这在传统的智慧教育文化里讲过,在中医学里边也提到过,这叫五行之气的和合,叫中和之气。五行和合,心性和合,怒、喜、思、忧、恐未发谓之中,人的气机平和了,生命活动的运化状态和谐了,这才叫中和之性。

  中和之性因何而来?因谦卑与诚信而来。所以它不仅是修身养性之人的标准,而且还是现实社会中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经历人生过程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如果我们能够上升到这样一个高度去认识这个问题,那就好办了,那一切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那就没有了贪、嗔、痴、慢、疑。贪,对事物、对物质和情感利益的贪执;痴,痴迷于什么?痴迷是执著于某一个东西;如果没有疑惑就不会出现高傲,没有高傲哪来的疑惑?有谦卑的情怀,有诚信的力量,哪来的愤怒?没有七情的偏颇,生命就是个中和的状态。和是什么?和就是指祥和、融洽、安然的那种状态。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585

帖子

338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81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9-6 09:43:23 | 只看该作者

  心无分别 虚怀若谷

  在人生经历的几十年的生活中,大家一直都没有机会认识到智慧传承教育文化的真谛,可是今天有这样一个缘起,能够走到一起来了,就可以认识到这个和谐的生命的重要性了。

  和谐是由人内在的心性之中升起的,由孕生演化人之生命活动的那个源头升起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都得因我们内在的和谐而升起。可是有的人在这儿听了课,受了益之后,又跑别的地方去说:“这个刘老师讲课真有意思,他非要强迫我们做呼吸操。”有强迫的吗?我们能够用什么方法来强迫大家做呼吸操?和谐的产生怎么能被强迫?那是自己心里产生的妄念,产生的分别心,产生的执著心,是执著于自己观念的缘故。

  因为你自己愿意放弃和谐,才会在自我的内心世界和行为活动中自造那么多的矛盾。如果你有一个谦卑的心态,产生了诚信的力量,就不会有那样的妄想。所以世人在不觉悟的时候,就容易出现人格分裂的表现,在这儿讲的是一套,回去了又是一套;在单位讲的是一套,在社会上讲的又是一套。这是很常见的,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存在的问题。

  那么我们如何来陶冶自己的情趣,整合已经分裂的人格呢?通过谦卑和诚信来涵养道德。我们这样强调谦卑与诚信,强调它与生命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目的就是来启发大家对此提高思想意识的觉悟境界,在这样的高度上去认识,使大家能够对健康的身心活动的成长产生一个警觉点,要形成这么一个警觉意识的思维参照模式——警惕性的机制。身心活动的警觉机制一旦建立,和谐将自然呈现,人的生命力从此才能够真正地旺盛起来。要不然的话,没有了谦卑,矛盾就因此而生。

  当然,说没有矛盾是不可能的。世界上有两种力量能够推动事物的发展,一个是矛盾,另一个就是和谐。矛盾是和谐事物中的特殊存在形式,我们要这样去认识它。我们应该把自己身上的习气、毛病以及多少年养成的个性,慢慢地在生活的环境中去陶冶它、去净化它、去改变它,这个过程叫变换气质的过程,是提高我们身心修养的过程,是我们涵养道德的过程。谈论张家长、李家短,王二麻子的媳妇不错等是非,这些跟你自己的生命和谐有什么关系?妄自尊大那就是傲慢,妄自评价那就是痴迷,而不是谦卑的情怀,真正的谦卑的“心”是没有分别的!

  那么谦卑存在哪几种形式呢?一般来说有两大类:

  一是和谐的表现形式。

  古人说“三人行必有吾师”,当与其他人相处时,把谦卑心呈现出来,我们才能赢得和谐的相互关系,才能走到一块儿,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生存。大家看看我们今天的这个生存环境与生活方式,都已经被破坏、被扭曲了,变得越来越分裂了,这就是人们提起了利益而造就矛盾,放弃了谦卑而失去和谐的缘故啊!

  二是虚怀若谷的表现形式。

  比如,在过去没有引进西方医学之前,一个中医生就能看各科的病人,为什么?因为中医是运用阴阳五行规律来诊治疾病的,是通过天人合一、人天相应的整体辩证观来诊断和医治各种疾病所表现出来的症候的。所以,当中医生具备了一定素养时,就能看若干科的疾病。为什么?因为人之生命活动的运化功能态就是整体地处在宇宙自然之阴阳五行规律这个大象中的。所以,中医按照阴阳五行规律的属性特征来检查人的生命活动,然后运用包括呼吸吐纳、正心行气、针灸、中药、推拿按摩等方式方法在内的各种治疗手段来对人之整体生命活动进行辨证施治,而不是把人的这个整体的生命功能分裂成各个器官的具体功能来进行分别对治。

  大家知道,西医的典型特征是着重于从患病的局部性实体组织来探寻病因,寻找对应的治疗方法。其优点是对有形的人体结构与实体组织的研究非常精细,检测和治疗有明确、客观的量化指标等。但是,其存在的缺陷也非常明显,那就是因为其未能深入到各实体器官组织的无形运化功能方面去,也未能涉及到其他相关器官组织运化功能之间的那种相互关系方面去,更没有站在天人合一、人天相应的整体观高度来看待生命活动与天地自然及社会生活的相互关系,没有站在人的身心活动需要与自然及社会达成动态平衡的这个高度来看待生命运化功能。有人形容这样的治病方式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所以,现在的西医是一个医生只看一科。一般的西医院有若干个内科、外科,还有很多其他科室,从而忽略了人之生命活动的整体性与动态平衡关系。那么医生的思维活动,就会因此变得越来越僵化、狭隘、固有,人格就会被固有的医学知识所分裂。因此,其局限性变得越来越明显,或治而不愈、或愈而反复、或治末害本的矛盾也就随之凸显了出来。

  而中医的辨证施治,不仅从人之身心整体的生命活动着眼,而且还把人放在自然及社会这个大环境的整体之中,来看其动态的运化状态。这样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说,人天相应的整体观是中医科学的立论之基。当然,能够立足于此,再把西医科学的优点吸收进来,使中医理论得到丰富和发展,这才是现代的中医工作者们应该做的工作。

  不仅仅是在医学领域如此,在其他科学文化,乃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这样。总之,做人不能执著于僵化、狭隘、固有的认知。

  那么人在面对社会上各种各样非常复杂的问题时,应该怎样解决?可以通过“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道德经》)的方式来调整自己的身心活动,以慈悲的心态和诚信的胸怀来处理不可解的矛盾,来应对繁杂的疑难问题。因此,做人需要懂得自觉遵循生命运化法则,学会以虔诚慈悲的思想言行去面对社会、去面对人生,这样就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三人行必有我师,以学习的态度,以谦虚的态度,以虚怀若谷的态度待人,以仁爱、慈悲的爱心待人,分裂了的人格也会变得圆满,也会把那些分割了的事物重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相互弥补。

  我们如何去正确对待自己,如何去把握自己?那就是用谦卑、虔诚和诚信的心态,用不执著的心态,去变换、混化、混合我们参照系里边的内容,去改变我们的思维参照模式。一个人要做到谦卑,首先是要学会把意识内敛,对此《道德经》中讲:“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人的生理状态和精神状态的和合就叫谦卑心。谦卑心它包含礼节的内容,但不仅仅只是礼节。比如“您坐”、“您好”那是做人的常识和礼节。谦卑心是当你内在的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而意识修养的智慧功夫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时,自然呈现出来的一种觉悟智慧境界的身心行为活动。那时自己将不再执著于自己的个性、面子、荣誉等,即所谓的人格;不再执著于自己的主观思想意识活动内容——见解。像这样的智慧功夫必须要做一辈子,怎样做?“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当事物来临的时候,不会因自己的观念和观点而障碍自己,不是因执著于假我而障碍自己的行为活动内容、过程和结果。大家一定要明白,有一个原则就是:必须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参照系标准,以期符合生命的运化规律,符合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和谐关系。可是在现实的生活中人们总是有这样的心思,比如“那是你的想法,我的想法就是这样的”,“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等等,如果这样的习惯性思维和观念障碍着自己,那么自觉的心就出不来,人的自由自在也就没有了。而谦卑心就是那个自觉自由的“心”,在社会的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诚信的心态,是挚诚笃信的心态。

  当没有什么能障碍住你时,那就是谦卑心。无论人家说什么道理,你都不要去反对,你只是听,需要你去做的,你就去做;不要抬杠,也不要强调自己的观点,强调没有用时就不强调;如果强调能够起作用时,或能使一部分人接受你的观点时,也是可以强调的。如果人能够常处于这种自觉自由的状态,就可以做到自然收放开合能量,聚散各种和谐的信息,呈现出自然无为的境界。这就好像老子说的“我无为,人自化;我好静,人自正;我无事,人自富;我无欲,人自朴”的境界,就是谦卑心的自然呈现!

  “我不要你说,我不让你管”,那就是自满了,能量和信息都被你固有的僵化的思维参照模式框住了、屏障了、进不去了。老子说:“自见不明,自是不彰,自伐无功,自矜不长。”如果你不想要自己的人生发生健康的、和谐的变化,那也就算了。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585

帖子

338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81
5#
 楼主| 发表于 2015-9-6 09:44:53 | 只看该作者

  谦诚的信念 生命的力量

  谦就是涵一点点、低一点点,这样外边的事物就能进来。一个人如果总强调自己的观念或观点,执著于自己的想法,那就肯定没有谦卑心了。尤其当人骂你的时候,你不理他不就完了?如果别人骂错了也没关系啊,你何必在那反对呢?假如别人说错了,也已经说过了,自己不反应不就行了?何必执著于自己的观念是对或是错?当你对了的时候,那已经就是对了的,就算他骂你骂错了,也不会使你发生错了的改变。要知道,人如果不把自己的见解强加于人,这就是谦。

  比如挨骂了就委屈了,委屈就是没有谦卑心,你已经起心动念了。因为任何事物的出现,本来没有什么对与错。如果他一骂你,你就感到委屈,就有了对或错的观念存在,有了我相的存在;如果别人一骂你,你不往心里去,你不起反应,你再看他,不是白骂了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就是谦卑心的体现。

  我现在已经发现我们这里有不少人的身体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例如有的人,下丹田出现了螺旋状的能量团,这是因为呈现了谦卑心的缘故。有的人原来病很重,医院都不收治了,而在我们这里通过努力得到了康复。有一位患者是罗锅,不是一下就发生了变化吗?这样的变化也是因谦卑心而呈现出来的,自然出现了整理脊椎骨的现象,使脊柱发生了变化。正是因为有了谦卑心,他们在修养意识、进行养生锻炼的过程中非常专一,与施治者的心完全相合了,所以才会产生能量信息的聚散开合变化。

  虽然这是我身边曾经发生过的事。他的病情能够出现这样的转机,也是因为他诚信于自己的心与行,并与周围锻炼的环境达成了和谐,所以才产生了这样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现实的生活中学做人,如果没有谦卑心和诚信心,而是随自我主观的意愿去指导自己行住坐卧,并且还要达到心想事成的结果,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人偏执的与分别的心态,就好像是个人利益的驱动程序,那是参照系里边的内容。当利己的个性没有了,当私利消失了,那么人所呈现出来的就是大的个性,这一所谓的个性其实就是共性。这一共性的存在是与万事万物呈兼容的,既是谦卑,也是诚信,还是和谐,同时就是人真正的那个真心自性。

  诚信,诚是非常非常大的力量。“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句话的涵义就是通过心诚的力量来展现生命的智慧效能。比如据密宗的书上记载,当人念口诀进入到心诚意坚的境界时,就可以把石头炸开。你看人的潜能有多大。

  以前我看书上这样讲,当时我还没完全理解其中的意思。现在想想,这还不是在教我们做人一定要学会诚心实意吗?其实做人做事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如果精神不专一,心不诚志不坚,哪能把人和事做好的?所以人需要学会完善自我,完善自我的先决条件,就是“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的过程。人只有通过自我意识的净化过程,才能使自己做到诚心正意,才能因此生出正知、正信、正见和正觉。人在这样的境界中,自然会流露出智慧的思想言行。人在生活中,如果能够切实体现出这样的身心行为活动,那不就是因诚心净虑而呈现的智慧力量吗?

  在现实的社会里边,不是有这样的一些人吗?得了绝症,医院无法医治,但是患者本人对生命充满了希望,根本不把病放在心上,然后不断地用良性的意识活动来鼓舞自己,一段时间之后绝症自然就消失了。像这样的例子大家并不陌生,电视新闻中都有报导。其实大家应该知道,人的意识活动不仅能够统帅自己的生命活动,同样还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在《米勒日巴传》里写到这样一位学生,米勒日巴给他传承之后,他用念力把一个杯子粉碎了。这不就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力量显现出来的结果吗?诚信只是人生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是心肾交合时呈现的一种力量。

  还有的人得了重病,他真想病好,并在自己的刻苦努力下,在亲人的帮助下,在老师的护持下……这其中每个人的心都非常诚恳,当多种诚信的力量合到一起就能够起良好的作用。病人在积极的内因、外因共同作用下是能够很快康复起来的,这也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所达到的效果。心诚能动天地!

  过去的人们说,天地有鬼神。什么是鬼神?实质上神是先人对于自然界所展现出来的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总结,鬼是力量与之相对相生、相反相成的一种隐涵性的、不可思议的规律。《道德经》中“其鬼不神”,就是从这个层面来讲的。如果你的心诚,诚到一定程度,能够惊天地、泣鬼神。所以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那是诚心所至的一种信力。

  但是没有谦卑之心,哪来的诚信之力?每一个人都具备这样的力量,这就是我们对谦卑、对诚信的认识。这种信力——诚、信所传达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例如,某个人得了非常严重的疾病,医院也已经对他宣判了“死刑”,如果在这时还能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的人生态度,通过心理暗示等心理疗法,或比较理想的健身方法,都有起死回生的可能,那也是诚信的力量。像这样获得成功的范例也是不少见的。那么反之,有些人的心理比较脆弱,这样就很容易受不良的心理暗示等信息的影响,因悲观消极而很快结束自己的生命。

  曾有这样一个人,他一直没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存在什么毛病,平常照样上下班,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和健身活动。可是,年终体检的时候,通过深度检查,医生发现他患了癌症。他听到这个消息后,心理就承受不住了,在回家的半路上就死了。那我们想一想,这是生理因素造成的死亡,还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呢?当人的精神崩溃了,以这样崩溃的心理暗示自己的生命活动,那么就很快地使自己的生命力耗竭,这样生命也就无法维持了。

  在国外曾经用一位健康的死刑犯,做过这样一项试验:先是让这位死刑犯处于催眠状态,然后医生用纸片在他的手腕部划了一下,然后打开水笼头,让水一滴一滴地流下来。同时暗示他,手腕动脉被划破,而且在流血。结果这个人在极度的恐慌中,没待多久就死去了。

  这些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说明了人的心理状态,能够决定这个人的生命活动健康状态。当人对自身的生命存在产生了极大的信念力时,它就是维系生命能量产生的动力;相反的,当人对自身生命丧失了信念的时候,他的生命力就会随着信心的消失而衰竭。有时候我们感觉自己做不到的事,但真做起来,诚信之心、坚定的信念出来了,结果就成功了。所以任何时候不要被自我的观念障碍,不要轻言放弃。

  现实中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两个孩子在煤矿挖掘的地下隧道迷路了,开始时他们一直在寻找出来的路,但隧道分支太多,总是找不到出口。结果当人们发现两个孩子尸体的时候,他们就在离出口最近的一个拐角处。医生检查发现他们并不是饿死的,而是因为绝望。只要他们没有放弃求生的希望,只要他们再尝试着向前几步拐一个弯,就能看到洞口的光亮。

  生活中像这样活生生的例子还少吗?有时候我们真的离成功就差那么几步,也许就是一步,可还是失败了,为什么?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缺少内心信念的支撑。所以古智者为我们做了总结:“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这样我们可以看到,人若能产生发自真心的诚信,那该是多么重要,它的力量又是多么巨大!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585

帖子

338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81
6#
 楼主| 发表于 2015-9-6 09:46:43 | 只看该作者

  信为道缘心为母

  有的人总是犯这样一个毛病,总是把诚信寄托在外在事物上,只专注于外在形式的信,不是从心而发,那么这个诚信就成了妄想。我再给大家讲一个寓言:有一个人他很相信上帝,对上帝非常诚信,诚信了好多年了,从受洗礼开始,到他那个年龄,有五六十岁了。有一次,当地发洪水,连续很多天,水位不断地上涨,人们的生命处在危险之中。他心地很好,帮助别人离开,当第一批人被救走时,他说:“我是一个非常诚信于上帝的人,你们大家请先走吧,上帝会来救我的。”之后他又帮助了第二批人,当第二批人被救走时,他也是这样说:“让别人先走吧,上帝会来救我的。”后来处在危险之中的人们相继被救走了,所有的人都被接走了,只剩下了他一个人。

  这时一只救护船开过来了,船上的救援人员说:“请你上来吧,我们把你带走。”而他却说:“我在祈祷上帝哪,上帝会来救我的,你们快走吧”。船上的人说:“所有的人已经走了,现在这里就只剩你一个人了。你赶快上来吧。”他继续说:“上帝是一定会来救我的,你们先走吧。”由于水涨得太快,船上的人只好把船开走了。

  洪水还在不断地上涨,他自己爬到一个更高的地方,还在那儿默默地祈祷:“上帝啊上帝,你来帮我一把吧!”不一会儿,天上飞来了一架直升机,放了个悬梯下来,向他喊道:“你上来吧。”他说:“我现在不能上来,因为我要等着上帝来救我。”最后这架飞机也只好走了。后来洪水把这个地方淹没了、冲毁了,他也在其中被淹死了。

  淹死了之后,他跑到天堂的大门口喊:“上帝啊,我对你虔诚、诚信了一生,您为什么不来救救我?!”上帝问左右的随从:“是谁在门口闹了这么长的时间,吵什么啊?”侍者回答说:“某某人在生前对您是非常虔诚的,现在他说当洪水来临时,他主动地谦让了很多人,最后等您去救他,说您为什么不去救他?”

  上帝说:“哦,是那个人啊,我怎么没救他呀?我都去救了他好几次了,他都不愿意被拯救嘛!那有什么办法呢?水快淹没他那个地方的时候,我派了只轮船到他跟前,要他上,他却不上,那我就走了;后来他在那儿祈祷,不断地祈祷,没办法,我又派了架飞机去接他,他还是不上啊。像这样的人太固执己见了,还是让他下地狱吧。”说完就把他放到地狱里去了。

  我们大家在听完了这个故事以后,应该好好地想一想,他那个心诚是建立在哪个层面上的?

  人无论做什么都需要有谦卑心和诚信心,谦卑心与诚信心能够调动自己生命力的力量。人有谦卑心就会因此产生和谐,这种和谐是来自于身心行为的内外统一。我说你自己这么活动活动,他就很认真地按照我说的去做,这样人的身心就自然达成了统一。人的形神能够达成统一性,那人的身体是会自然好起来的。这也是人诚信于自己的身心行为所达成的结果。

  这里起作用的关键不在他人那里,而在人自身,更多的是人自身谦卑诚信的心态起了作用!人有了谦卑诚信的心态就会有和谐健康的思想言行。要知道,人所呈现的智慧皆来源于身心内外的和谐统一。

  很多人说:“我的老师水平高,不要紧的,以后他会救我的,我就等着吧。”可我说你这样等是不行的,当你等到那个时候,你老师也救不了你了,因为你脑子里边只有谦卑与诚信的概念和社会礼仪性的观念,没有那个心性和谐的种子。这就好像那个信徒信奉了上帝那么多年,当发大水的时候,他祈祷,祈求上帝去救他。上帝来了,可他却不认识啊,因为不符合他心目中“神”或“上帝”概念的样子,所以上帝也救不了他。这就是他自己产生了分别心、妄想心所造成的执著心的结果啊!住在上帝的那种绝对境界的概念之中了。

  谦卑和诚信是一种源于内在心性的力量,它不能停留于心性之外的任何事物上。你没有内在的力量去改变自己,别人是无法让你改变的。对于别人的谦卑,归根结底是对自己的谦卑。

  我听说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旧时有一个人问一位先贤:“如果你看到有人掉到河里,你会不会奋不顾身去救他?”先贤回答说:“不会,除非他求救,要我救他。”那人很惊异:“这也太冷血了,求了才救,那也叫贤人?”先贤说:“我必须肯定是他自己想被救,有这样对生命的强烈要求,否则我救他一次,他还会找另外的无数条河流淹死自己。”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一个人必须要对自己有责任感,不能等着别人来对你负责;要有彻底从困境中脱离出来的强烈要求和愿望,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向上的力量,不能依赖于别人的帮助。否则就算有人这次帮了你、救了你,下一次你还会犯同样的毛病,自己还是无法解决。

  谦卑和诚信,必须是从我们真心自性里面发出来、流露出来的,必须得是这样的!而我们很多人就是喜欢做这样的事:淹死自己,而且还不止一次。因为你没有一个信念的支撑点,没有调动起主观能动作用。想成功,想成就觉悟智慧,被动是绝对没有办法达成的。可是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多少年来,没有接受过这样的启发和教育,我们的人格在成长的过程中已经被分裂了。这样你那个谦卑心怎么可能出现得了呢?你那个诚信的力量怎么可能展示得出来呢?

  我有一个朋友,他觉得自己修身养性不错。我们问他修得怎么样?他说修得挺好。我说:“你心态怎么样?”他说:“我心态很好,内净外敬。”我又问:“怎么样个‘净’法?”他说:“干净了,不垢不净。”我觉得他这句话说得有问题。开始的时候,他讲话还有些道理,但是那个净的境界不是通过语言能够讲出来的,那是通过生命活动的践行而见证到的东西,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净,那是一种和谐的秩序。当一个人真正能够净化了的时候,他是没有分别的,不会说自己“干净了”。可是通过不长时间的聊天,他就说“道”是有差别的,这样一讲话就漏嘴了、露馅了,那是他脑子里边已经有了固定俗成的一种境界,是一种分裂的人格。我们讲的这种内涵,呈现的是生命的共同体啊。

  这就是我们要讲的一些内容。谦卑与诚信是我们生命力的展示,是我们身心活动规律在成长过程中的内容。任何一个人,只要是作为人,必须要建立起谦卑与诚信的这种胸怀,这样才能享受到自然无为、自由自在的智慧人生!

  (全文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179

帖子

631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313
7#
发表于 2015-9-6 10:00: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49

帖子

730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730
8#
发表于 2015-9-6 11:03: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智慧养生|智慧教育文化|老子学堂|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神农中医  

GMT+8, 2024-4-19 14:48 , Processed in 0.047039 second(s), 7 queries , Eaccelerator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